习练瑜伽,在内在的认知调试方面,我们应该如何去做?
作者: 北京印梵国际 来源: 北京印梵国际 发表日期:2021年9月3日 共有访问
我们之前分享了瑜伽习练前、习练中、习练后的一些注意事项,似乎是把瑜伽说了一个通透。但是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一块,没有跟大家分享,这一般是给高阶习练者讲的,当然初期的爱好者,能够听听,一定也是大有裨益的。
那么今天我们来讲讲在内在的认知调试方面,我们应该如何去做?从而开始我们的瑜伽习练之旅。
我想可以从“动词”这样的一个方面,来阐释这个问题。
瑜伽初学者或者是瑜伽的长期习练者,都应该注意避免什么呢?
第一,是获得喝彩吗?
其实大家一定要摒弃这样的一个想法。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才能和天赋,都是独一无二的。有人灵活,但是不够有力;有人有力,但是不够灵巧。
这些不同,使得我们瑜伽习练中的比较和竞争,都变得毫无意义,所以我们一定要放弃在练习过程中,会有人鼓掌喝彩的想法。瑜伽习练中,和以后的日常生活中,最好是保持一颗平常心。
第二点动词,是屏住呼吸吗?
在瑜伽的练习中,“屏息”可以说是大错特错的。尤其是在保持的时候,因为无论在什么状态下,我们做体位之中,大多数要保持流畅的呼吸,除非是有特定的一些瑜伽体位和瑜伽收束之中,需要屏息。
如果我们每做一个瑜伽体位,都习惯性的屏气,那人的精神就会反而感到焦虑和紧张。
出现屏气的情况呢,可能是我们的身体从自古以来的一种条件反射,遇到不容易做的动作,会陷入这样一种状态之中。
这时候,我们可以借助一些,比如说我们要反复的提醒自己少做一点,给自己一些余地,然后反复地让自己的觉知,放在我们的肺部,放在我们的鼻腔,放在整个腹部,让自己保持流畅的呼吸。
第三点动词,咬紧牙关。
因为瑜伽的习练之中,有一些体位大家还是感觉到很难以做到的,但是又想尝试,所以在这个过程之中往往会出现咬牙的情况。
面部紧绷、呼吸短促,其实这已经说明你的习练过头了。我们习练瑜伽,确实是要付出努力的,有的时候是要让自己从舒适区走出来一些。但是,其实我们的都市人大多数都是过于自律,而不是过于懒惰。
过于自律的自己,再加上咬紧牙关的习练,这种过度违背了瑜伽原则,不仅反映了当下,实际上处在一个紧张的精神状态。同时,任由这种状态的发展,甚至可能导致我们的练习效果适得其反。
所以,把我们的面部肌肉松弛下来吧,让我们的牙关轻轻松开,给自己一个轻轻的微笑。享受在舒适的瑜伽体位中吧!
第四点动词,完美主义。
如果你是个完美主义者,那在瑜伽习练中,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,保持平常心。
过分的精确,会常常引起习练者对自己的不满。
因为无论做到什么程度,你永远会觉得做的还不够好,永远可以看到比你做的更好的习练者,在你的身边,或者在媒体上出现,所以每次我们都要提醒自己,力所能及。做到自己当下的极致就可以了。
更重要的是,在瑜伽的体位中,体会这样的圆满,舒适、轻松自如,甚至幸福的感觉。习练完瑜伽之后,自己才能充满激情的,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之中。
所以,一定要一次一次的告诉自己,瑜伽中没有完美,没有硬性规定,只有一次次的自由选择。你的瑜伽,你做主!
第五点动词,目标太高。
瑜伽的进展往往很慢,而且必须循序渐进,有的时候是自己,有的时候是自己的老师,会给自己制定一些目标。而达成这个目标呢,我们给自己预留了多长时间,是非常重要的。
有时候我们的目标制定的不合理,我们聪明的身体就会给自己信号。所以,一定要让自己的身体说话,让它来决定什么时候才准备好了?什么时候可以去挑战更高难度的体式了?!
现在就来开始理智、睿智地订立自己的目标吧。
第六点动词,自我怀疑。
很多人认为自己四肢僵硬,协调性差。有的时候练习瑜伽,还觉得感到尴尬。但是不管怎样都不能作为看低自己的理由。
我们和其他人一起习练,尽量的不要让他人给自己造成压力,给自己造成挫败感。要有良好的瑜伽素养,包括我们可以与错误为伴,学会宽容,要给予自己足够的时间和空间,在平静和耐心里去练习。
请记住,世上没有天生的瑜伽大师。
第七点动词,多多益善。
有人觉得瑜伽的习练,就像是练一个功。不管是武艺之功,还是乐器之功,多多益善,才是最好的。但实际上,瑜伽之中并不需要这样。
有的时候,高强度的练习,往往不符合人的生理规律,反而收效甚微,难以持久,导致疲劳和肌肉酸痛之后,我们的身体就会介意这些信号。
在下一次习练的时候,可能会释放一些负面的,需要我们的坚韧心,更去克服的这样的阻力。
所以,我建议大家还是保持有规律的练习,哪怕每次时间不长。只要经常的去感受,但是在量上又非常有节制,这样才能符合身体的需求。
练习之后,只要能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,那我们的练习就达到效果了。更多的时候,我们放下苛责自己的心,和那种坚韧不拔的勇气,听从自己的身体,可能瑜伽习练还能尽快上到另一个台阶。